“毛主席的故事”欄目
“進京趕考”第一天 (上接第1249期)進京第一次請客:宴請民主人士 25日晚上,毛澤東再次來到頤和園益壽堂,代表中共中央在這里宴請全國各地前來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民主人士。 與各黨派合作,與民主人士合作,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之一。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其中第五條是:“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中國共產黨開啟了與民主黨派協商建國的華章,受到各民主黨派的歡迎。 為了與民主人士協商建國,毛澤東分別給一些民主黨派負責人寫信,邀請他們“北上”,到解放區,擬定共同綱領,討論建國事宜。當時,蔣介石對民主黨派壓得太厲害,他們無法生存,大多把總部設在香港,許多著名人士都聚集在香港。從1948年秋開始,在中共地下黨的掩護下,將數百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從香港分批護送到東北。許多民主人士都是幾經周折甚至冒著危險來到北京的。 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黨派和著名民主人士55人聯合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鄭重聲明:“在人民解放戰爭進行中,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這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第一次以共同聲明的形式,表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斗。這個聲明充滿欣喜之情。至此,中共與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攜手并進,形成了籌備建立新中國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局面。 隨著北平的和平解放,各民主黨派及民主人士匯集到了北平。 毛澤東進京第一天晚上,和周恩來、李維漢(羅邁)一起,宴請部分民主人士。 柳亞子在日記中寫道:“夜,毛主席派車來迓,赴頤和園飯局,共兩席,主人外余與叔老、鼎堂、初老、奚若、德珩、東蓀、寰老、季龍、任老、丕老、乃器、衡老、伯鈞、澤老、夷老、平老、賢初、任潮、恩來、羅邁,共二十人。飯罷,馮夫人來,坐談至一時半,始乘車歸,抵寓已二時許矣。” 沈鈞儒日記中記載:“晚,與柳亞子、陳叔通、郭沫若、黃炎培、許德珩等應毛澤東、周恩來、李維漢等邀,至頤和園益壽堂赴宴。” 黃炎培在日記中記載:“夜,毛主席招餐郊外,被邀者二十多人,餐畢,談和戰問題,談至一點半。” 黃炎培是3月23日這天從天津抵達北平的,正好趕上閱兵。他1945年7月訪問延安,寫成《延安歸來》一書在重慶出版,初版兩萬冊在幾天內被搶購一空,而他與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關于歷史周期律的對話,后來被稱為“窯洞對”,影響巨大。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