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夢令•元旦
毛澤東
一九三0年一月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賞析】毛澤東自1929年秋一直在上杭養病。由于紅四軍黨內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6月,他被迫離開前敵委員會書記之職。而在7月,紅四軍先后進擊閩中、粵東,均受挫。廣大將士要求毛澤東重返紅四軍。于是,11月,毛澤東重返紅四軍工作。緊接著又召開了古田會議,整頓了紅軍,整肅了不同意見。在這次會議期間,蔣介石糾集反革命武裝對閩西蘇區進行“三省會剿”。1930年元旦后數日,紅四軍分兩批進行戰略轉移,一批由朱德率領,另一批由毛澤東率領。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再次宣告破產。這一天正好是農歷正月初一,過去稱這一天為元旦。紅軍戰士歡度春節,慶賀勝利。毛澤東也即興吟出了這首 《如夢令•元旦》。
這首詞寫法的顯著特點是由近及遠,用白描手法,展現了一幅十分美麗的進軍畫卷。前兩句寫得尤其美妙,“寧化、清流、歸化”,是三個地名,勾畫出行軍的路線,簡潔有力,表達了行軍的神速。這是一種新穎而別致的寫法,在詩詞中是前所未有的。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剿,紅軍經過這些地方向武夷山進軍,沿途“路隘”、“林深”、“苔滑”,困難非常多。這兩句詞共12個字,兩字一頓,節奏明快,正好和行軍的急促相吻合,讀起來鏗鏘有力,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是由近及遠的過渡句,作者用一問一答的新穎句式,明確指出大軍前進的方向。“直指”二字,充分表現了堅定的信心。“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作者率紅軍到達武夷山,登高遠望,只見山下紅旗迎風招展,滾滾洪流,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挺進。這是一幅十分美麗的圖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鼓舞性。
此詩雖寫冬天的行軍,但給人如沐春風、如享春雨的感覺,毫無冬日的蕭索和寒冷,而是涼爽、輕靈、潔凈、開闊;另外,詩中“風展紅旗”般的大氣魄體現了毛澤東詩詞的特征。
|
|
|
|
|
|
|
|
|
作者:baosh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