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情懷
調味品公司 朱春景 這一片麥地,我每天都會路過它的地邊,有意無意地望它一眼。幾個月來,我眼見它播種了、發芽了、變綠了、長高了、變黃了。開割的前兩天,我路過麥地,還順手拍了幾張相片,發在朋友圈。我寫道,快該收麥了,豐收在望! 麥子終于熟透,到了開割的時候。公司領導提前一天就安排大修、電工人員和車間主任做好收麥的準備,又安排原材料加工車間的中年女工,負責用鐮刀去收割地頭地邊的麥子。 回想二十多年前,南街村集體的耕種土地還比較多,大約有一千多畝。而南街村的職工村民人數更多,各個單位把耕地進行了分片包干。鋤草、噴藥、上肥等農活兒,各單位利用早晨時間做做義務勞動就解決了。每逢“三秋三夏”的大忙季節,才真正呈現出眾人齊勞動的繁忙景象:不分職務高低、男女老少,也不管相互認識不認識,都是團結協作,配合默契,有條不紊地把豐收的糧食運到相應的地點。勞動期間,冰糕隨便吃,純凈水隨便喝。很多人參加了這次勞動,心里期盼著下次勞動。倒不是單純圖吃圖喝,而是那種集體勞動的氛圍太迷人。 隨著南街村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可耕種的土地已經少了很多。以前需要許多單位共同完成的農活兒,現在只需幾個單位就行了。就像今年的麥收工作,農機隊出動了兩臺收割機,調味品公司出動了幾十名員工,就把這一片麥地的農活兒干完了。 早晨上班時分,兩臺收割機和調味品公司的員工已經準備就序,來到地頭整裝待命。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班長和村黨委兩位副書記也來到了這塊麥地,親自察看麥收的情況。班長揉了一把麥穗,攤開手掌上的一顆顆麥粒,驗看麥子飽滿的成色。他滿面笑容,就像一個真正的農民,享受著莊稼豐收的喜悅。望著班長的身影,許多年輕職工暗暗激動,相互悄聲私語:“班長也來了,班長也來了!”他們以能和班長在一塊地里共同勞動感到自豪與榮幸。許多老職工則不以為然,暗笑這些年輕職工沒見識:這么多年來,班長親自參加勞動又不是第一次,誰還沒有和班長一起參加過勞動好幾回呀! 熱愛土地的人都會有濃厚的土地情結。許多人會以洋氣為時尚,但真正看透世情的人,卻對洋氣不以為然,最為關注的還是腳下的土地。我看過幾句非常霸氣的話語:我們的國土非常的遼闊,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我也知道我們的疆域是960萬平方公里,但每一寸土地都是歷代先賢烈士用生命和鮮血爭取和捍衛得來的。從本質上來說,每一個人都是農民,離開了土地誰也不能生存。農民意識并不落后,而是根深蒂固的對土地的敬重和依戀。農民,就會有農民的情懷,就會對土地、農村、農業有深厚的情感。新時代的領導核心喜歡說一句話:要接地氣!如果脫離了土地,哪里還會有地氣!古話也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實的土地才是最大最可靠的德,只有厚實的土地,才能承載世間萬物。 南街村有1.78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在這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建設成為了紅色億元村、綠色食品城。沒有土地,一切都是無根的夢想。南街村的根是什么?就是農民、農村、農業。哪怕以后南街村完全實現了工業化,不再有一畝土地的農耕地,也不能忘記了自己的根,不能忘記了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區。農民就一定要有農民的情懷,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自己崇高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