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牢記誓言 奮斗不息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里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了!肮伯a主義”這個人類美好幸福的未來,激勵著無數個共產主義戰士去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在中國,信仰馬列主義的共產黨從1921年7月建立的那天起,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歷了反帝反封建的二次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實現美好的共產主義立下了豐功偉績。
面對鮮紅的黨旗,每個舉手莊嚴宣過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黨員,都會想到當年烽火連天的戰場,仿佛能聽到震天動地的號角,似乎能看到在硝煙彌漫中勇往直前的勇士,眼前浮現出劉胡蘭面前那口張著血口的鍘刀,黃繼光胸前吐著火舌的機槍,董存瑞頭頂導火索滋滋發響的炸藥包……。
歷史進入九十年代,社會上刮起一股拜金主義的歪風。有些人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就連“共產主義”、“毛澤東思想”,也似乎成了過時的名詞。南街村的黨員卻不是這樣,他們頂住了歪風邪氣,信心十足地沿著毛主席指引的通往共產主義的集體富裕之路奮勇前進。
南街村的黨員們為履行自己的誓言,一刻不停地奮斗著。
1981年,南街村也和全國一樣把土地承包到戶了,以后又把兩個小廠也包出去了。但結果是群眾受了騙,個人得了錢,村黨組織領導落了賴。面對農民們的憤恨、指責,針對這種局面,南街村黨組織召集黨員學習馬列毛主席的有關著作,學習黨的富民政策,按黨的要求摸索解決的辦法。
認識統一后,全體黨員在支部會上訂出了帶領群眾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具體要求:一、按黨的根本宗旨要求辦事,不能誰也不顧自己先富;二、加強黨性觀念,不能臺上說人家,臺下被人說;三、在工作中,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起到先鋒模范作用,不能喊給我上,要喊跟我來。兩年的個人承包,給南街村留下了2000多畝貧瘠荒蕪的土地,留下了兩個破爛不堪、千瘡百孔的村辦小廠(磚瓦廠、面粉廠),留下了一群面帶菜色、衣履破舊的莊稼漢。面對眼前這種渙散凄涼的局面,黨員們流淚了。然而,從群眾那一雙雙渴望、企盼、懇求的目光里,全村黨員又感到了人們對黨的信任,同時,也意識到了肩上擔子有多么沉重!
資金,這是南街黨組織作出集體承包決定后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南街窮,信用社怕南街將來無力償還,不給貸款。當時,堂堂一個南街村,竟然連買一桶平價七分錢一斤的柴油錢都沒有。南街村真“難”啊!
立下了雄心壯志的十多個黨員眼里急得直冒火。常言說:一分錢難死英雄漢!
第二天,黨支部書記王宏斌第一個把3000元錢放在辦公桌上,這錢是變賣家里東西得來的,是求親戚找朋友借來的。第三天,副書記郭全忠、王金忠每人也拿了3000元送到了辦公室。接著是全村的黨員你1000,我500,他20……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群眾看到了黨員、干部是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的,大家都被感動了,有的拿出準備蓋房的錢,有的拿出準備娶媳婦的錢,老人們拿出準備辦后事的錢,紛紛交給了村里,搞集資、辦企業……
馬達轉了,機器響了。倒閉了的兩個小廠復活了。
銷路,這是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沒有銷路產品賣不出去,資金不能周轉,企業就會像一潭死水。
南街的“火車頭”,拖著沉重的車廂,仍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奮進。書記王宏斌,副書記王金忠往懷里塞了幾個饃,緊了緊腰帶,咬了咬牙,拎著水壺跳上了往北京運送第一車面粉的汽車,一路上,頂風冒雨,日夜兼程。餓了,啃塊干饃;渴了,喝口涼水;冷了,趴在機器上取取暖;困了,互相靠著打個盹兒。三天三夜,兩個滿身塵土,滿手油膩的硬漢子,終于找到了北京市勁松糕點總廠。然而,對方一聽是河南一個小村的面粉,撂下一句“下班了”就揚長而去,給南街的硬漢子留下了失望。
是“上”還是“下”,此時此刻這兩個極為簡單的漢字卻顯示了它不能再重的份量!吧稀鳖A示著成功,預示著勝利!“下”意味著破產,意味著失敗。王宏斌第二次流淚了。他想到的不是紅腫的雙眼、麻木的雙腿、干癟的肚皮,而是南街村三千多口人的命運、集體經濟的興衰、共同富裕道路的通與不通、共產主義理想的能否實現……
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此時,“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這句誓言又一次給了這些農民黨員們堅定的信心?粗踅鹬揖o咬的牙關,王宏斌又張開干裂的嘴唇狠勁咬了一口干饃。他咬的不是干饃,是咬掉了猶豫,表達了鋼鐵般的決心?恐囬镛A坐在馬路上的幾個農民漢子,干饃就著涼水終于等到了工廠上班。
王宏斌把饃頭朝腰里一塞,追上了業務人員:“師傅,面要不要不礙事,大老遠跑來,聽俺說幾句話中不中?”趁著業務員愣神的空兒,王宏斌接著說:“這一車面,算俺白送給您試驗,不管用,一分錢不要。”
業務員終于被這位忠厚、樸實農民的催人淚下、讓人心酸的話給打動了。結果出人意料的讓人滿意。經過試用,面粉合格,廠方出了前所未有的最高價錢,并一次與南街村訂了十二年的供銷合同。接著唐山、天津等數家國家級大型企業,也和南街“攀”了親戚。
南街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堅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牢記“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憑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恪守“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訓,帶領全村群眾開辟出一條共同致富的陽光大道。91年摘取了河南省第一個村辦企業“億元村”的桂冠。
南街村的黨員們,注意用自身形象影響人、教育人和帶動人,不搞空洞說教,不圖形式,不走過場,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模范行動來樹立黨的形象和威望,增加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黨委成員賈忠仁抱著要死要傷是第一個的決心,沖在救火的第一線;共產黨員李黑,幾次暈倒在面粉廠第二期建設的工地上;共產黨員宋潁標,在遼寧送貨的路途上,為保護集體的財產,在火車上和扒車的歹徒英勇搏斗,幾處受傷;共產黨員谷順宇,和烈火搏斗幾個小時,忍著燒傷的劇痛,把貨物安全送到客戶手中,頑強地完成了運輸任務……
南街村富了,93年產值4.2億元。但是,南街村的黨委成員和其它班子成員,卻甘當“二百五”式的干部,拿的是二百五十元的工資,發揚的是“二百五”的精神,發揮的是“二百五”的干勁。南街村的黨員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黨宗旨,正確處理權力與金錢關系,做到有權不濫用,見錢不眼紅,請吃不到場,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這樣的例子在南街村不勝枚舉。
老黨員劉坤嶺、劉改蓮把他們苦心經營多年的清真食品廠無償地獻給了村里。黨委成員耿富杰埋葬父親后把親友送的禮金5000多元全部交給了集體。
南街村越來越富了,94年產值已突破8億。在集體經濟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南街村的一百多名黨員起著決定性的火車頭作用。為亞運會、為災區、為烈士家鄉、為殘聯、為希望工程捐款,數黨員們行動最早、捐的最多。裝卸是南街村經常性的義務勞動項目。無論是隆冬的深夜,或是盛夏的正午,只要村里的廣播一通知,走在最前面的還是黨員……
南街村這1.7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片灑滿陽光的土地。南街村的黨員都是執著的共產主義的信仰者,都是克已奉公、不畏艱險、樂于為實現黨的最終目標而無私奉獻的勇士。
縣檢察院退休的老檢察長羅國治,在外出差幾個月不返,連自己的親生女兒去世也沒有回家,為南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瘦掉了幾斤肉。
退休老縣長許興山,為南街村的共同富裕立下旦旦誓言,活著就盡力干,死后將骨灰撒在南街村的土地上。
前國防部長張愛萍老將軍不顧85歲高齡,驅車來到南街村,視察后激動萬分,欣然命筆題詩:“山窮水盡焉無路,柳綠花紅南街村,各盡其勞同富裕,美好未來奮勇奔。”老將軍的題詩是對南街事業的肯定,是對南街人的鼓勵,是對南街人的鞭策!
南街村的一百多名黨員,決不辜負革命前輩的囑咐,決不辜負黨的重托,決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在前進的道路上,會永遠牢記入黨時所發出的莊嚴誓言,奮斗不息。
第四節 用革命理論指導經濟建設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理論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現在列寧說過的一句話:‘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然而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指導行動!边@是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給我們的教導。毛澤東思想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革命的理論。為了使這一革命理論指導行動,黨的四項基本原則中就要求我們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也要求我們學習毛澤東同志的革命理論,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南街村這十幾年的崛起、發展,從溫飽到小康,村辦企業產值從74年的70多萬元,發展到94年的8.02億元,10年年產值增長了1100多倍,就是應用毛澤東思想這一革命理論所取得的成績。南街人認為,毛澤東同志的革命理論,不但能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也能指導發展經濟工作。
南街村是歷史上有名的“難街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人均年收入70多元,每年每人分到的小麥也大都在150斤左右,遇上天災人禍,很多人是賣了小麥換紅薯干、雜糧吃,溫飽問題解決不了,70%以上的農戶住的是破草房,30多歲找不到老婆的有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中央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方針后,南街人也積極響應這一偉大號召,千方百計想讓廣大干群脫貧致富。究竟怎樣使南街人脫貧致富,走哪條路子讓南街人富起來,便是擺在村黨支部一班人面前的難題。
毛澤東主席于1948年4月1日《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毛主席的這一偉大教導也就是要求我們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村黨支部這一班人根據這一教導,坐下來認真分析了南街村的實際情況。南街村一無山丘,二無水面,三無礦藏,四無森林,搞資源開發是辦不到的。而南街村也有自己的有利條件。本村、本縣以及臨近的縣都是平原農業區,盛產小麥、玉米、大米,搞農副產品加工是南街村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更加之本村有1200多畝黃土崗地,燒磚燒瓦也是南街辦企業的優勢。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南街村黨支部一班人決定,要走玩泥蛋起家、玩面蛋發家的發展村辦企業的路子。
為玩好泥蛋,沒錢辦磚廠就采取了借雞下蛋,借腿搓繩的辦法,用預售磚集資的辦法,辦起了磚瓦廠。不足十年,1200多畝黃土崗地的上層土全部用來燒成了磚瓦,建起了20多個工廠,達到了吃土、造田、賺錢的目的,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
為充分利用平原農業區現有豐富的小麥、玉米、大米資源的有利條件,自1980年就開始辦第一個面粉廠,截止目前已辦起了加工小麥、玉米的面粉廠4個,日加工能力達到500多噸。為了使面粉增值,隨之又先后辦起了糕點、方便面廠、鍋巴廠、龍須掛面廠、中外合資全國獨家生產的奶油酥條廠以及年產4萬噸優質啤酒的啤酒廠。所有這些農副產品加工廠,經濟效益可觀,94年產值就占全年企業總產值的80%以上。
這就是南街村利用革命理論指導發展經濟的一個典型實例。
南街村辦企業,靠革命理論指導起步,同時又靠革命理論指導得到了發展。
1989年南街村辦起了方便廠,僅一條生產線,日生產能力8噸。辦企業是為了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好的經濟效益來自市場,要想使南街村的方便面占領市場,打開銷路,必須做好廣告宣傳。對于南街村辦企業來說,當時拿出資金做廣告宣傳是沒有能力的,也是辦不到的。
既要生產,就要想辦法銷出去。村黨支部一班人又把毛澤東同志“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方針應用到方便面的銷售上來了。南街村生產的“潁松”牌方便面,以質優價廉的優勢,首先在縣城、鄉鎮銷售,很受農民歡迎。后來又向小城市進攻,接著又向大中城市進攻,并很快占領了市場。截止目前南街村有方便面生產線30條,日產方便面240噸,產品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產品除在本省100多個縣市場暢銷外,又銷往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頗受消費者歡迎,與我們建立營銷關系的業務戶已達800多戶。92年方便面又打出國門,暢銷俄羅斯、蒙古及東南亞等國家。南街村的方便面廠沒有很大的倉庫,沒有做過廣告,產品卻沒有積壓,其主要原因,除了質優價廉、講信譽外,主要是銷路對,營銷戰術好。
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南街村利用小平同志“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逐步消滅貧窮,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0頁)這一革命理論,使生產力得到了發展。企業生產由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簡單的機械化操作發展到現在的70%設備屬微電腦控制;農業生產由原來重體力勞動,一鋤一鐮的耕作,發展到現在農業生產的全部機械化,澆水噴灌自動化,管理專業化,種植區域化,品種優良化,栽培模式化,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革命理論能夠指導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