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 8月至9月,在南方巡視期間,同當地黨政軍負責人多次談話,揭露林彪的陰謀。途中機警地幾次變更行動計劃,于12日回到北京,粉碎林彪集團的反革命武裝政變陰謀。 9月13日,同周恩來等果斷地處理林彪叛逃事件。在周恩來請示要不要攔截林彪座機時,毛澤東表示:“由他去吧”。 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驅逐出去。 11月14日,接見參加成都地區座談會的同志,為所謂“二月逆流”平反。
1972年 1月10日,參加陳毅的追悼會。 2月21日,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松;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實現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 9月27日,會見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29日,中日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73年 3月,提議恢復鄧小平的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8月24日至28日,主持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使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重新進入中央委員會,但同時江青集團的勢力也得到加強。 8月30日,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央委員會主席。 12月,提出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還提出要給賀龍、羅瑞卿、楊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平反。
1974年 1月18日,批準轉發《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批林批孔”運動由此開始。 2月22日,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談話中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思想。 7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批評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搞幫派活動,第一次提出“四人幫”問題。 9月29日,經毛澤東批準,中共中央為賀龍平反。 10月4日,提議由鄧小平擔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職務。 11月12日,對江青來信作批示,批評她的“組閣”野心,明確指出“不要由你組閣(當后臺老板)”。
1975年 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重申在本世紀內實現四個現代化,選出以朱德為委員長的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任命周恩來為總理、鄧小平等為副總理的國務院組成人員。會后,周恩來病重,國務院工作實際由鄧小平主持。 2月,在毛澤東支持下,鄧小平開始領導對鐵路、教育等方面的調整整頓工作。 5月3日,召集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談話,強調要搞馬列主義,要團結,要光明正大,再次批評“四人幫”。 7月14日,對文藝問題發表談話,指出黨的文藝政策應該調整。 11月下旬,審閱批準《打招呼的講話要點》,錯誤地發動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1976年 1月8日,周恩來在北京逝世。 1月21日、28日,先后提議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3月下旬至4月5日,北京市上百萬群眾連續幾天自發到天安門廣場,獻花圈、詩詞,悼念周恩來,聲討“四人幫”。毛澤東錯誤地批準了否定“天安門事件”的報告。 4月7日,根據毛澤東提議,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于華國鋒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的決議》和《關于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的決議》。 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9月9日,在北京逝世。
選自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中央文獻出版社、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多媒體光盤《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