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1922—1950) ★豪言壯語
★我不希望由于我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兒子,而受到特殊照顧,被“另眼看待”。 ★在中國,沒有下鄉工作過的人,是很難懂得馬列主義的,農村中的馬列主義比書本上的多的多。 ★我是毛澤東的兒子,黨中央發出了抗美援朝的號召,黨中央主席的兒子應該帶頭參加,帶頭到前線去,到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去。我連這點犧牲精神都沒有,怎么對得起去世的媽媽呢?
★光榮的一生 毛岸英:湖南湘潭人,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1930年,隨母親楊開慧被捕同入牢房。楊開慧犧牲后,時年8歲的岸英向叔叔澤民說:要為媽媽報仇,我要帶著兩個弟弟好好讀書,我大了還要找我爸爸去。在黨的安排下,毛岸英和弟弟來到上海。后來由于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在蘇聯,他開始在軍政學校和軍事學院學習。1940年,加入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1941年,投身到蘇聯衛國戰爭。1943年1月,加入蘇聯共產黨,并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1944年底,毛岸英回到莫斯科,斯大林接見了他,并送他一支手槍作為紀念。他直至犧牲時,身邊還帶著這支槍。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澤東抱病到機場迎接。據中央機關工作的老同志回憶,毛澤東的心情和身體一下子好了許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兩天飯,毛澤東便要毛岸英到機關食堂吃大灶,并讓他到當時著名的勞動模范吳滿有家學種地,上“勞動大學”。 毛岸英遵照父親“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任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新中國成立半個月后,毛岸英與劉思齊結婚,毛澤東主持了婚禮。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隨李克農訪蘇并當過翻譯,此后又要求到基層。1950年夏,他任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并決心“在這個工廠連續不斷地做十年工作”。他雖然是毛澤東的兒子,但從不以領袖的兒子自居,相反,總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和普通勞動群眾打成一片。 1950年,美帝戰火燒到鴨綠江。毛岸英第一個報名參加志愿軍,赴朝抗美,任志愿軍司令部機要秘書。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美軍空襲中犧牲,時年28歲。 毛岸英的遺體安葬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他的墓碑正面鐫刻著郭沫若題寫的“毛岸英同志之墓”七個大字,墓碑背面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撰寫的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長子,1950年他堅決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羅擇/供稿 彩虹/整理)
內容共 21頁 | 當前在第 13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