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楓(1907—1944) ★光榮的一生 他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智勇兼備,文武全才,率軍南征北戰,所指揮的部隊屢為前鋒,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戰功卓著的他,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墒,就在抗戰勝利前夕,他在一次指揮作戰中不幸中彈犧牲。得知他犧牲的消息,毛澤東默然淚流:“小小的八里莊,竟然損我一員大將!”他就是彭雪楓。 彭雪楓:1907年生于河南省鎮平縣。大革命時期,彭雪楓在黨的影響教育下,接受了馬列主義。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輝斗爭歷程。 1932年9月上旬,紅三軍團師長郭炳生企圖挾所屬第五團叛變投敵。時任師政委的彭雪楓僅帶隨行武裝潛行北上追了5天,將全體指戰員帶回來與主力會合,因此榮獲“紅星獎章”。 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進行戰略轉移的危難形勢下,他調任中革軍委第一局(作戰局)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等進行軍事指揮。在中央紅軍一渡赤水中,彭雪楓派出掩護部隊,掩護中央縱隊過河,進入川南;二渡赤水時,彭雪楓率領縮編后的紅十三團,與兄弟部隊一起,在二郎灘背水作戰,為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創造了條件。 攻打婁山關時,彭雪楓率領紅十三團擔任正面主攻任務,取得了戰斗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士氣。毛澤東也由此寫了《憶秦娥·婁山關》一詞。戰斗之后,彭雪楓又率部向遵義方向猛追,與兄弟部隊全殲守軍,重占遵義。后來,他又在彭德懷等率領下,占領了老鴨山,取得了遵義戰役的勝利。 彭雪楓英勇善戰,一次次深入敵后險境,圓滿完成黨交給的特殊任務,堪稱虎膽英雄。 1936年9月,毛澤東親點彭雪楓擔任“特使”,輾轉半個中國,力促國共合作,“逼蔣抗日”,為我黨爭取在戰略大環境中的有利局勢。1936年11月,他第二次接受毛澤東的重托,與閻錫山進行談判,表達了紅軍與晉軍聯合抗日的真誠愿望!拔靼彩伦儭北l后,彭雪楓沉著冷靜地向閻錫山轉達中共中央與毛澤東的抗戰主張,促使其態度從反對到中立,再從中立轉到“共維大局”的立場上來,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兩黨以及其他各勢力的聯合抗戰作出了卓越貢獻。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彭雪楓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參謀處少將參謀處長兼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這個辦事處為八路軍后來開赴抗日最前線鋪平了道路。 1938年1月下旬,彭雪楓再次肩負毛澤東賦予的“開展豫西敵后游擊戰”的新使命,走上了運籌中原抗戰的第一線。1939年2月,在開辟豫皖蘇邊抗日敵后根據地的戰略決策下,彭雪楓率領部隊挺進敵后,宛如一把利刃再次插入敵人心臟,取得了一次次勝利。 1942年至1943年,彭雪楓與鄧子恢、張震、吳芝圃等在洪澤湖地區堅持敵后抗日戰爭,縱橫馳騁,浴血奮戰,取得了著名的33天反“掃蕩”斗爭的勝利。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麾下的新四軍第4師進行了大小戰斗3760次,累計殲敵4.8萬人,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 彭雪楓不僅一身虎膽,而且文韜武略。在艱苦的烽火歲月,彭雪楓博覽中外兵書,刻苦學習毛澤東軍事著作,總結實踐經驗,對抗日戰爭的游擊戰術和政治工作問題進行了論述;并親自編寫《游擊戰術》、《戰略戰術講授提綱》等教材,經常到抗日軍政大學第4分校授課。 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指揮河南夏邑八里莊戰役時,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殉國,時年37歲。 彭雪楓的犧牲是我軍的一大損失。新四軍陳毅代軍長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寫道:“爾我竟長別,多年患難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貫初衷!泵珴蓶|、朱德、彭德懷、陳毅的共同挽詞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保ú屎/整理)
內容共 21頁 | 當前在第 2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