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覺 (1907—1928) 趙云霄 (1906—1929) ★與親書 “云!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陳 覺 “小寶寶,我很明白地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我不能撫育你長大,希望你長大時好好讀書,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樣死的……望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才不辜負你父母的期望。” ——趙云霄 ★光榮的一生 有這樣一對革命伉儷,他們的事跡因為兩封血淚遺書為世人傳頌,這兩封遺書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封是就義前丈夫寫給妻子的訣別信,一封是妻子寫給剛出生女兒的遺書。這兩封遺書的作者就是陳覺和趙云霄。 陳覺:原名陳炳祥,1907年生于湖南醴陵,15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醴陵縣立中學。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經常閱讀《向導》《新青年》等革命刊物。1925年,陳覺加入中國共產黨。 趙云霄:原名趙鳳培,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陳覺、趙云霄作為第一批先進的中國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習期間,二人相識相知相愛,結為夫妻。 1927年,陳覺、趙云霄一起回國參加革命。1928年春,作為省委特派員,陳覺參與指揮中共湘東特委和醴陵縣委組織的“醴陵年關暴動”。 由于當地各級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陳覺夫婦被迫離開醴陵,回到省委機關工作。之后,陳覺被派往常德組織湘西特委。已有身孕的趙云霄,留在省委機關負責各地聯絡工作。 1928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陳覺、趙云霄在常德、長沙分別被敵人逮捕,關押在長沙陸軍監獄。在夫妻倆被同獄監禁的日子里,依靠難友們的幫助,陳覺和趙云霄通過傳遞紙條互相鼓舞,彼此激勵。 面對反動當局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陳覺夫婦寧死不屈。經過多次審訊未果,反動當局判處陳覺夫婦死刑。 就義前,在給愛妻的訣別信中,陳覺寫道:“云霄我的愛妻:這是我給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處死了……你也遲早不免于死,我已請求父親把我倆合葬。以前我們都不相信有鬼,現在則唯愿有鬼。‘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并蒂蓮,夫妻恩愛永,世世締良緣’……”1928年10月14日,陳覺在就義前高唱悲壯的《囚歌》,從容赴死時還不滿22歲。 4個月后,趙云霄在獄中誕下一名女嬰,取名啟明,意為在黑暗中盼望破曉。牢房環境惡劣,嬰兒缺乏乳汁,餓得哇哇直哭,身體很孱弱。牢房潮濕陰暗,尿布無法晾干,趙云霄就把尿布纏在自己腰上,墊在床上,用體溫將其暖干。她甚至日夜抱著幼小的女兒,貼在自己的胸口上。可孩子依偎母親僅僅1個多月,就要面臨永世分離。她在給女兒的遺囑中寫道:“當我死的時候你還在牢中……望你好好長大成人……才不辜負你父母的期望。可憐的小寶貝,我的小寶寶!”1929年3月26日,在給襁褓中的女兒喂過最后一口奶后,趙云霄毅然走上刑場,犧牲時年僅23歲。 而令人唏噓的是烈士后人啟明的命運。據有關資料介紹,孱弱的小啟明當年被祖父接回家后,因體弱多病,小小年紀便夭折了。 英雄忠烈耀千古!這兩封血淚遺書時刻提醒我們:就在尚未遠去的過往,曾有一種人生、有一種愛情、有一種信念,叫作誓死跟隨、休戚與共! (彩虹/據《人民日報》整理)
內容共 21頁 | 當前在第 7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