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1889—1927)
豪言壯語
★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人類的生活,必須時時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擴張傳衍,流傳無窮,把那陳舊的組織、腐滯的機能一一的掃蕩摧清,別開一種新局面。 ★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光榮的一生
李大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少時入私塾,熟讀四書五經。1907年,考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他東渡日本,就讀于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15年,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斗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1916年回國后,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也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并且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9年五四運動中,李大釗熱情投入并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他在《新青年》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陳獨秀來信詢問黨名是否稱“社會黨”,李大釗回信一錘定音:“叫共產黨。”同年3月,李大釗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此后,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為實現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他嘔心瀝血,積極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是中共第一個加入國民黨的人,并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孫中山臨終前,又指定他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24年,他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后,李大釗與趙世炎等人在北京組織5萬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爭。1925年冬,在張家口召開的工農兵大同盟成立大會上,李大釗當選為書記。1926年3月,李大釗積極領導并親自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三·一八運動,猛烈沖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治。 1927年4月,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釗在北京被捕入獄。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有著崇高的歷史地位。 (彩虹/整理)
內容共 21頁 | 當前在第 21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